UNICEF/Dejongh
数字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变得无处不在,触及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数字技术甚至创造了新的世界,令现实和想象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难以辨别。教育不可能不受影响,尽管有人呼吁保护教育免受数字技术的负面影响。然而,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技术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教育中。技术是一种投入、一种交付手段、一种技能和一种规划工具,并涉及社会和文化背景,所有这些都提出了一些特殊的问题。
本报告的基本前提是,技术应该为人服务,教育技术应该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本报告力求避免过度以技术为中心、认为技术是中立的观点或主张。本报告还提醒人们,由于许多技术不是专为教育而设计的,因此需要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愿景角度来证明其适用性和价值。决策者面临着四个棘手的权衡取舍问题:
- 对个性化和适应性的呼吁与保持教育的社会维度的需求相冲突。那些敦促加强个性化的人可能没有理解教育的意义。设计技术时,必须尊重不同人群的需求。对一些人来说是辅助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却可能会成为另一些人的负担和干扰。
- 包容性和排他性之间存在冲突。技术有可能是许多人的教育命脉。然而,对更多的人来说,技术为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带来了更多的障碍,出现了新形式的数字排斥。仅仅承认每项技术都有早期采用者和晚期追随者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行动。必须坚持教育和学习的公平原则。
- 商业领域和公共领域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教育技术产业对国家和国际教育政策的影响日益增多,令人担忧。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开放教育资源和作为教育内容门户的互联网带来了无数希冀,却又经常令人失望。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揭示在教育和学习中使用数字技术的潜在利益,以确保公共利益成为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的优先事项。
- 人们普遍认为,无论教育技术在短期内达到什么样的效率优势,都会长期持续下去。教育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可能节省劳动力的投资,甚至可以取代教师。然而,教育技术的全部经济和环境成本通常被低估,而且也是不可持续的。许多人在教育中使用技术的带宽和能力有限。现在是时候从环境可持续性的角度考虑教育技术的成本,并质疑这种技术是否真正增强了教育系统的韧性。
甚至在最近,机器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出现在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辩论中,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才逐渐显现。这些裂痕让教育部门在数字技术潜力带来的希望和与其应用相关的、不可否认的风险和危害之间左右为难。正是在权衡取舍的层面上,才应该进行更复杂、更民主的辩论。
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进步。仅仅因为可以做一些事情并不意味着应该去做。需要按学习者的意愿进行变革,以避免重蹈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时期的覆辙,当时远程教育的爆发让数亿人掉了队。
为其他用途创造的技术不一定适合所有教育环境中的所有学习者。也不能指望在教育部门之外制定的法规必然涵盖教育的所有需求。本报告在这一辩论中呼吁的是建立清晰的愿景——在全世界都在考虑什么对儿童的学习最有利的时候(特别是对最边缘化的儿童而言)。
#TechOnOurTerms运动呼吁,在评估教育技术应用是否适当、公平、基于证据和可持续之后,就教育技术做出的决定应优先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必须学会在有数字技术和没有数字技术的情况下都能生活;必须学会从丰富的信息中提取需要的信息,但忽略不必要的信息;必须学会让技术支持而不是取代作为教学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因此,以下四个问题是为政府设计的且主要针对政府,因为政府有责任保护和实现受教育权。然而,也希望所有致力于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的教育行为体将这四个问题用作宣传工具,以确保推广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种技术的工作都考虑到解决主要教育挑战和尊重人权等需求。
在考虑是否采用数字技术时,教育系统应始终确保将学习者的最佳利益置于基于权利的框架的中心。重点应该是学习成果,而不是数字投入。为了帮助改善学习,数字技术不应取代与教师面对面的互动,而应成为补充。
教育技术的这种用途是否切合国家和地方的实际情况?
教育技术应加强教育系统,并应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因此,各国政府应该:
- 改革课程,以教授最适合数字工具的基本技能为目标。这些工具已被证明能够改善学习,并建立在关于儿童学习方式的明确理论基础之上,既不假设教学法可以保持不变,也不假设数字技术适合所有类型的学习。
- 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下设计、监督和评估教育技术政策,以利用他们的经验和背景,并确保教师和引导者得到充分培训,了解如何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而不仅仅是如何使用某种具体的技术。
- 确保各种解决方案都适合背景、资源以多种国家语言提供、在文化上可接受并与年龄相符,并为特定教育环境中的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切入点。
教育技术的这种用途是否会令学习者掉队?
虽然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学生能够参与课程学习,并加快实现一些学习成果,但教育数字化有可能只令已经享有特权的学习者受益,却使其他人进一步边缘化,从而加剧学习不平等现象。
因此,各国政府应该:
- 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如何支持最边缘化的群体,使所有人都能受益于数字技术的潜力,无论其背景、身份或能力如何,并确保数字资源和设备符合全球无障碍标准。
- 制定关于有意义的学校互联网连通性的国家目标,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4基准制定过程的一部分,并据此确定投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以可承受的成本受益于安全、富有成效的在线体验——这符合免费教育的权利。
- 推广教育领域的数字公共产品,包括免费提供的ePub电子书格式、适应性开放教育资源、学习平台和教师支持应用程序,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让任何人掉队而设计的。
教育技术的这种用途是否可以推广?
教育领域有大量的技术产品和平台,人们往往会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益处或成本的情况下,就这些产品和平台做出决策。
因此,各国政府应该:
- 建立评估教育技术的机构,让所有能够进行独立和公正研究的行为体参与进来,并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和准则,目的是做出关于教育技术的循证决策。
- 在准确反映总拥有和实施成本的背景下开展试点项目,同时考虑到对边缘化的学习者来说,技术的成本可能更高。
- 确保公共开支和与私营公司签订的协议条款的透明度,以加强问责制;评估绩效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包括从维护到订阅费用等事项,并推广互操作性标准以提高效率。
教育技术的这种用途是否支持可持续教育的未来?
数字技术不应被视为短期项目,应该利用这一技术可持续地产生效益,而不是受狭隘的经济考虑和既得利益驱使。
因此,各国政府应该:
- 建立一个广泛的、不依附于具体技术的数字能力课程和评估框架,考虑到在校外学到的知识,并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从技术在教育、工作和公民意识方面的潜力中受益。
- 通过和实施立法、标准和商定的良好做法,以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人权、福祉和在线安全,同时考虑到屏幕时间和联网时间、隐私和数据保护;确保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和其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仅作为公共产品进行分析;防止学生和教师被监视;防范教育环境中的商业广告;并规范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合乎道德的用途。
- 考虑数字技术在教育中部署后可能对实际环境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避免在能源和材料需求方面不可持续的应用。